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全面实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并结合《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为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提升我院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结合艺术学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突出艺术与体育的融合、以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破解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一体化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思想政治和专业技术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将“三全育人”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2.坚持遵循规律、因材施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梳理挖掘各专业、各年级、各领域和不同群体的育人元素,实施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融合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把握特点、精准发力,不断提高“三全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
3.坚持创新发展、务实高效。深入推进课程育人质量、科研育人质量、实践育人质量、文化育人质量、网络育人质量、心理育人质量、管理育人质量、服务育人质量、资助育人质量、组织育人质量的“十大育人”提升体系专项工作,注重专业与实践的配合,网上与网下的融合,课程思政问题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结合,创新教学模式、载体、方法和途径,彰显以艺+体融合育人特色,始终保持“三全育人”教学生机和活力。构建学院、教研室、学工科三级一体化育人模式,将学院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真正落到为国育才的效果上,加快实现教风学风更加规范、思想引领更显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的建设目标。
4.坚持齐抓共管、凝聚合力。进一步深化落实院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部署安排,建立健全学院制度机制;进一步推动学院各教研室和年级办协同配合、有效互动、责权明晰、全员参与;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学院教学优势,补齐短板,着力形成我院“三全育人”工作的良好态势和格局。
三、基本要求
1.强化全员育人新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引领改革,科学认识把握课程思政教学的定位,通过挖掘各专业、各年级、各岗位、各群体的育人元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努力形成我院体艺结合的特色育人环境。学院全体干部、教师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我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干部、教师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全员育人氛围。
2.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实习、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盲区、断点,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3.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全面统筹学院育人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专业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年级管理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一体化构建学院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学与管理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好育人工作,唱响育人最强音。
四、主要任务
结合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一院一策”建设任务,学院全体干部、教师都要自觉树立育人意识,夯实责任,以德为先,将育人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将育人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环节,把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1.强化学院“三全育人”工作领导体制
学院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院副院长、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纪检委员和各教研室主任、负责人、党支部书记、辅导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在学院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三全育人”工作理念贯穿各专业、各年级、教学教材、课堂宿舍、校园公共场所、日常管理服务。
学院各教研室、学工科要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学院党支部例会制度、师生联席会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团总支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2.完善学院“三全育人”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学院干部、教师要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让师生充分感受到“三全育人”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深化落实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十大育人”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院三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3.创新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体系
加强学院党委领导、强化基层落实,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制定学院“三全育人”工作的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责任、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提升育人实效,加强教师思政工作能力,基层党支部要优化评价和考核机制,夯实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设立重点内容和改革措施。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育人平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发挥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切实将“三全育人”落实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
4.加大学院“三全育人”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推动学院“三全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及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核定落实全院教职员工编制;营造专业技术教师职称评审和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环境。按照学校政策与经费实际情况,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评优体系,树立学院“以优带差、以干促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5.改进学院“三全育人”工作评价管理模式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各教研室、年级办要系统梳理归纳各个专业、各个群体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干部、教师把工作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各教研室、学工科要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学院党委要建立“三全育人”工作实行专项检查考核机制,各基层党支部要对党员、干部进行“三全育人”工作常态化检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作为教研室班子、辅导员队伍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学院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五、主要内容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课程思政的政治性属性,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专业特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科教学重点要加强教师本人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专业概论课建设,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挖掘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鼓励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育人育才资源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育才表现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落实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突出体现对教师教学中育人内容的考核与评价,完善对教师教案设计中育人内容的规范、引导、评价机制。各教研室要落实课堂教学管理,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
各基层党支部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课程思政建设,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等学习平台,打造集体备课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育人课程。
2.着力加强科教育人。发挥科教育人功能,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毕业展演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育人思想表现作为组建科教团队的底线要求。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奖励、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科教不端和失信行为。加强科教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教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专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专业建设创新团队培育专业人才计划,各教研室要制定专业建设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教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及时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各教研室、学工科联合每年定期在学生中开设红色艺术经典、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大学院领军人才、优秀教学、训练、实践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3.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发挥学院艺+体融合的特色,提升学院社会品牌示范作用,把为国育才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社会演艺实践实训平台、城市社区、院企合作点、定点实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教学实践,拓展完善协同育人渠道;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各教研室、学工科要深入开展好暑期“三下乡”、公益演出、大型赛事活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专业实践内容,在学年内或寒暑假推行大学生个人先进事迹评选活动;做好学生在定点实习基地实习工作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覆盖面;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军事训练实效;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全面提升“第二课堂”育人质量,推行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第二课堂”奖励制度。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全方位的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参与《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广泛开展精准扶贫、科普、社区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建立一批学生志愿服务队伍。
4.深入促进文化育人。注重以以文育人、体艺融合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当代大学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教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对标对表,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利用传统节假日、暑期、重要节点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红色体育精神”,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现场教学活动。实施“礼敬红色艺术经典文化”主题活动,举办优秀红色艺术大讲堂等活动。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和公益演出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年级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深化校训、校歌、校史育人功能,开展“传校训”“唱校歌”“讲校史”等活动;发挥“党史校史知识竞赛”的普及教育作用,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积极组织开展、参与开展“艺术展演”“阳光舞艺人”“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按照“一院一品”建设思路,推进学院以优秀文化艺术活动为抓手,培育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引领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打造一批具有艺术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三全育人”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强化师生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以学校新媒体中心为平台,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学工科要积极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创建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课,开展优秀网络文化进宿舍等活动,打造一批网络思政名篇、名栏、名师,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加强新闻网、主题性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利用各年级建立的官方微信平台、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育人工作融媒体矩阵群,打造共享模式下的网络教育生态圈。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培养网络力量,培育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教学名师、优秀辅导员必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育人队伍。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利用班主任队伍加强大学生知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建设艺术学院就业心理疏导等在线内容,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辅导员要规范我院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组建一支能有效梳理、引导同学一般心理问题的师生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学院学生会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组织好“3.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活动,各年级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品牌活动,初步形成了心理宣传季的“一院一品”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院、班级、课堂、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各教研室、学工科要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有效干预机制,提升预防的前瞻性、针对性;加强形成家校联动机制,完善干预体系,加强干预手段。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管理,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遵守大学章程,严守校规校纪,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建立和完善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研室和学工科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按照立德树人标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学院党委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在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环节,基层党组织要做师德鉴定,对师德不合格的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查处相关问题。持续开展“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把“三全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评选出一批“教学、管理育人先进代表”,引导教师队伍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做到每一位教师能管人先管己、育人先正己。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学院党委围绕关爱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学工科要明确育人职能,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增强学生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在卫生防御工作中,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就业指导服务中,着力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指导,完善就业指导帮扶体系,健全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拓展就业创业市场渠道,努力开展就业基地的建设,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院党委领导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提高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的服务能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精准资助”为主导的学生资助育人管理机制。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真实性,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深化诚信教育建设,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推进诚信特色教育,推选展示学院“自强之星”先进人物。积极开展劳动最光荣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把劳动是解决生存和发展之道的理念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把基层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育人职责,增强育人活力、促进教学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各党支部的育人保障功能,坚持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基层党支部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实施各支部党建工作评估,创新开展院、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巩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成果。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开展学院党委与各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探索管理干部担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实施方法。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构建以师生党支部、团总支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开展共青团工作“众创众筹众评”,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团培优计划,建好一批艺术学院精品学生社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学工科、年级办、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11.彰显以体+艺融合育人特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和红色艺术经典,培育具有艺术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和改良教学内容结构等措施,推进教学、科研、训练、实践、公益活动等环节改革,努力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且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服务社会,构建艺术学院特色的宏观政策规划。通过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增强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办学实力。注重夯实教育教学基础,围绕“教学、科研、训练”三位一体办学模式,进一步明确高层次、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办学模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西体“艺+体融合的创新品牌”,不断探索高水平专业教师的砺炼途径。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追求,通过艺+体的结合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成功,大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培育我院英才。以十四运会等大型赛事为榜样,鼓励学生今后参与更多重大赛事的演艺活动,通过参与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和素质。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学院“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院“三全育人”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规划,“十大育人”体系组建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各教研室、学工科成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十大育人”体系的组织实施,保证《实施办法》的推进落实。学院会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表彰奖励纳入教师、辅导员表彰奖励体系。
2.深化改革驱动。学院为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教师队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构建精干高效的素质教育平台、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活动基地平台、学生工作队伍平台,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3.强化责任落实。学院将加强“三全育人”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教研室、学工科要结合实际,制定教研室、学工科的《实施方案》,纳入本部门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切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艺术学院“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丁雪艳、杨占军
成 员:刘强、宋姌、张晓娟、郭伟、闫晓、王硕、刘伟校、张馨蕾、娄山、李晓梅、张艳、李晓昕、赵青、尤勇、黄宏叶、刘薇、赵静雯、时欢、车栋
纪检委员: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