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党政办
 网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机构设置 | 综合服务 | 支部工作 | 联系方式 
现在是:
相关文章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上级文件>>正文
 
陕西省中长期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017-07-05 10:56  

陕西省中长期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是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为统筹规划全省体育事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陕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西部体育强省的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全面提升我省体育人才发展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西部体育强省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突出重点、着眼未来”的体育人才发展观,坚持“人才强体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健身、大赛争光、产业兴利、体育惠民”的理念,统筹推进我省各类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体育人才和奥运会紧缺人才为重点,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使体育人才的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实现建设西部体育强省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战略目标

不断加大体育人才工作改革力度,完善体育人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体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基本改变我省体育人才总量不足,缺乏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局面。初步形成能够适应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需要、善于经营管理的管理人才队伍,熟悉现代竞技体育规律、能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教练员及科研人员队伍,政治素质高、技术水平精、能够在奥运会、全运会创造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队伍,为建设西部体育强省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到2020年,我省体育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西部体育强省奋斗目标任务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建立一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体育专业人才和优秀运动员人才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增加我省体育人才资源的总数,缩小与体育强省之间的差距,力争在西部省区进入前三。到2015年,全省体育人才总数达到3.5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省体育人才总数达到4万人以上。重点要扩大体育管理人才、体育专业技术人才、体育经营人才和优秀运动员人才队伍的规模,努力使“四支队伍”的规模达到万人以上,在人才数量和规模上保证我省实现建设西部体育强省战略目标的需要。

(二)在全面提高我省现有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适度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高现有体育管理人才的学历水平、能级层次和管理技能等;调整和优化体育管理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职称及数量比例。省级体育管理人员学历层次达到本科以上,省级以下体育管理人员学历层次达到专科以上;全省体育管理人员队伍中的中青年人员保持在70%左右。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普及对全省体育管理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突出重点培养一批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所需的熟悉国际体育和奥运事务的竞赛组织、体育外事、体育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时结合省情,积极引进符合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的专业型管理人才和掌握多种知识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在人才质量上满足我省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教练员人才队伍的素质,扩大教练员人才队伍的规模。全面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到2020年,省级体育教练员学历层次达到本科以上,省级以下体育教练员学历层次力争达到本科以上;教练员队伍中的中青年人员保持在70%左右;全省教练员队伍增加到500人以上,力争使国家级教练员达到15人,高级教练员达到100人,省级教练员队伍以提高质量为主,以扩大规模为辅;切实加强顶尖级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合理调控教练员人才在各项目上的分布,力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有1-2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练员;完善教练员竞争与激励机制,为教练员人才提供有利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大力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发展与壮大优秀运动员队伍。加大业余训练投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和“扩大初级、调整中级、加强高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省体育运动学校、市业余体校、县少儿体校(含单项体育学校,下同)和传统项目学校(含训练点,下同)为主体的三级四类学校训练体系;积极推动其与高等院校的结合,提高办学规格,增强办学效益;大力发展单项体育学校和单项训练基地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进一步发展与壮大优秀运动员队伍,力争全省所有运动员不仅要接受相应层次的学历教育,并使优秀运动员队伍要达到1000人以上;增加高水平运动员参赛机会,提高高水平运动员参赛能力;在积极推动群众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发展的同时,加大相应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力度。最终使我省竞技体育各级运动人才得到培养与发展。

(五)加强体育科研人才、体育产业人才和体育法律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据“科技兴体”、“人才强体”、“体育产业化”、“体育法制化”的需要,提高体育科研人才、体育产业人才和体育法律人才的比例。到2015年,全省体育科研人才队伍要达到500人以上,到2020年,全省体育科研人才队伍要达到700人以上,科研人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达到45%,高级职称人员达到40%,努力培养15名以上在国内领先的体育科研专家,培养10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使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开发等方面的科研力量均衡发展;逐步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体育市场开发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

(六)扩大群众体育组织和骨干队伍数量,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在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方面完善省、市、县、乡四级体育组织网络,强化县级体育总会建设,力争实现十二五末县级体育总会全覆盖目标。采用培训、学习、考察等形式,不断提升各级体育社团负责人素质和能力。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全省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到2015年达到4万人以上,争取每千人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整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水平,运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优化国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城乡分布比例,力争使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400人以上。全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5000人。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确保覆盖全部高危运动项目,非高危运动项目力争达到认证项目的85%。

(七)进一步重视特殊体育人才的培养。裁判员,特别是国际级裁判员,以及国际体育组织官员,大型赛事组织者,体育外事人员,国际体育中介人员等人才队伍建设,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大我省特殊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我省特殊体育人才的数量,力争在未来的国内外大赛上,重点项目都有我们的裁判员参加。

四、培养手段和方式

(一)落实我省“百人计划”,实施“带头人”工程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陕办发[2009] 12号)文件,省体育局依托我省“百人计划”,实施以引进“金牌教练”和“体育科研带头人”特聘教授为主要目标的“带头人”工程,保证我省奥运、全运金牌战略、人才强体战略和科技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大力加强体育创新团队建设,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与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体育科学技术人员为竞技体育一线运动队服务,为全民健身群众体育事业服务。不断提高体育教练员把握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掌握训练竞赛规律和组织管理的能力,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每年引进1-2名左右学术造诣深,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体育运动训练或体育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在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带头人和年轻的拔尖人才。为高层次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岗位津贴、保障性住房、科研启动费及配套实验室建设费用等。

(二)探索“教、科、训”三位一体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教育创新,充分重视和发挥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等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作用,切实提高体育系统师资水平,注重从体育系统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中发掘培训教师资源。建立符合自身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培训机构体系。

重视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健全教练员培养培训体系,切实发挥体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巩固竞技体育阵地,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训练效益。推进教育、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化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为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创造良好条件。根据运动员文化教育特点,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和“长学制”等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在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

坚持科学训练,深入研究竞技训练规律和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密切关注和分析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动向和趋势,从细节入手,坚持“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两严方针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科学训练原则,强化依靠科研和科技水平提高运动成绩的能力和水平,把备战工作切实纳入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三)实施“体教结合”,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

加强业余训练运动员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将完成义务教育情况纳入各训练单位的业绩考核体系中,保证所有青少年儿童业训运动员的学历教育状况与社会同龄群体保持一致;探索体教结合培养道路,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方式的机制和规则,创办多种形式的体教结合体育运动学校,从源头上解决青少年儿童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

加强青少年儿童体校的建设,在政策上、物质上给予支持,重视管理人才队伍和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制度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加大由社会组织通过市场竞争培养后备人才的比例;改革现行竞赛体制,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竞赛项目设置以陕西省参加全运会的项目为主;加大运动员的管理力度,对各地优秀的后备苗子统一设立人才档案库,及时登记,跟踪考查;改革训练、比赛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完善奖励机制,系统出台各项评估及奖励政策。

(四)创新体制机制,保障运动员职业转换

1、继续贯彻落实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加大奖励力度,鼓励运动员积极参与文化学习和职业培训,获取高等学历和职业证书;完善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老教练员运动员关怀基金等保障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2、加快推进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方式的改革步伐,使之与市场经济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相适应。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退役运动员自身的技能优势,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实施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措施,鼓励、引导退役运动员积极通过市场自主择业;协调各相关部门为退役运动员择业创造优惠政策,扩宽就业渠道。重点做好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运动员招聘为各类体校、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工作。

3、继续贯彻实施退役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政策,适当扩大免试入学的覆盖面;会同高等教育部门,针对优秀运动员的特殊情况,为现役优秀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设计、实施比较灵活的方案,为退役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争取更多的特殊优惠政策。

(五)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体育人才的业务素质

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网络教育,紧紧围绕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体育行业的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管理人员实施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大对体育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者、体育经营者、体育赛事管理者及其他优秀体育人才出省、出国培训学习;制定一套适合中青年体育人才培养的方法,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积极为他们创造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充分开发体育系统教育培训资源;注意培养一批体育产业经营人才、体育经济代理人才;建立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为竞技体育职业化、全民健身社会化做好全面的人才准备。

五、组织实施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体育事业快速发展,而人力资源也成为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形势下,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战略思想,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迫切需要。科学人才观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是科学人才观最基本的观点,是核心内容。“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的观念,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体育人才工作新格局

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体育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形成党组统一领导,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体育人才工作新格局。省体育局成立陕西省体育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省体育人才工作进行指导。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

(三)强化责任意识,实施目标责任制

把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突出抓好“第一资源”,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服务人才,要关心人才成长,不断改善人才的生活、工作等环境。

(四)确保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对体育人才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重点用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等工作。鼓励各市县(区)和各个单位设立体育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拓宽经费来源,提供资金保障。

上一条: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下一条: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党政办公室  
地址:西安市含光北路65号 邮 编:710068